《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昨天发布。这是中国政府自1998年以来发表的第九部国防白皮书,也是首部系统阐述中国军事战略的专题型国防白皮书。
系统阐述军事战略 突出海上军事斗争
《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共约9000字,分国家安全形势、军队使命和战略任务、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军事力量建设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和军事安全合作等6章。首次系统阐述了新的历史时期军队使命和战略任务,公布了军兵种和武警部队发展战略、重大安全领域力量发展要求。
白皮书指出,根据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适应新的历史时期形势任务要求,坚持实行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白皮书强调,将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上,突出海上军事斗争和军事斗争准备,有效控制重大危机,妥善应对连锁反应,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统一和安全。白皮书还首次集中提出发展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和核这四个新兴重大安全领域力量。
首次集中阐释 我国军事政策最核心问题
白皮书的编写者、军事科学院国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舟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次白皮书亮点非常多,其中最大的亮点是首次全面系统阐述我们国家的军事战略。陈舟说,国防政策的核心就是军事战略,因此这本白皮书集中阐释了国家军事安全政策中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是国家安全政策的总纲、灵魂。
“通过阅读这部白皮书,可以看到今后中国军队建设发展的脉络和走向。”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介绍,与以往发表的国防白皮书相比,《中国的军事战略》更侧重于介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军事战略走向,涵盖了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各个方面。过去发表的白皮书主要是侧重于宣示国防政策,介绍军队建设发展情况和已经取得的成就。
回应对中国军事 缺少透明度的质疑
这次白皮书的发布与上一本时隔一年多。为何在此时发布国防白皮书?杨宇军表示:中国政府在这个时候发布这部国防白皮书,是根据白皮书本身撰写拟制工作的进程决定的,与当前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与当前中外关系的发展没有关系。
不过,他指出,当前外界对于包括军事战略在内的中国军队发展建设动向非常关注,有许多由于不了解情况产生的误解和误读,也有一些属于蓄意炒作,质疑中国缺少军事透明度,渲染所谓的“中国军事威胁”。对此有必要进行说明,以正确引导舆论。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军社告诉北青报记者,长期以来,西方国家指责我们军事不透明。在军事透明化问题上,我们与西方国家理解的不一样,西方认为军事透明是能力的透明,中国认为应该是战略的透明,因为关键是有这个能力要怎么运用。这一次披露的军事战略就是中国军事透明化中的核心内容。
解读
海军战略转型 近海防御变为与远海护卫结合
在军兵种和武警部队发展方面,有关海军的描述吸引了专家的注意。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军社告诉北青报记者,本部白皮书多处着墨于海军,其中,海军战略的转型是最为值得关注的内容之一。海军战略由原来的近海防御型变成近海防御和远海护卫结合型。
一直以来,“远海”总是比较敏感。张军社说,中国提出这一条意味着要扩大海上作战防御纵深,除了保卫中国的领土外,还包括在远海保护我们的海上交通线。白皮书中还提到,海军部队组织和实施常态化战备巡逻,在相关海域保持军事存在。
白皮书首次明确“海外利益攸关区”的概念,提出要加强海外利益攸关区的国际安全合作,维护海外利益安全。总参作战部大校张玉国介绍称,海外利益攸关区就是与海外利益存在客观密切联系起来的区域。张军社解释称:“现在,中国有更多企业走出去,我们的海上利益也在延伸。”
张玉国认为,中国的海外利益攸关区不是排他性的,也不是对抗性的。张军社说,中国要维护国家的海上利益和通道安全,同时也要为国际社会提供安全产品,比如护航编队的护航行为。
积极防御战略 积极防御不同于先发制人
军事科学院国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舟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军事战略的核心是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积极防御战略不是消极的防御,也不是单纯的防御,是指战略上的防御与战术战斗上的攻势相结合,强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次白皮书根据安全环境的变化、战争形态的变化、我们国家军事战略的需求,调整我们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信息化战争等积极防御战略的新发展。
总参作战部大校张玉国认为,我国奉行的积极防御战略是基于防御的积极,积极是一种手段和途径,而防御才是根本目的。确实,现在有些国家奉行“先发制人”战略,强调预防性干预和主动出击。也就是说,在威胁还没有正式形成之前就采取主动,这与积极防御是完全不同的。“先发制人”战略和我们奉行的积极防御战略是完全不同的。
信息化局部战争 首提发展“网络安全”领域力量
根据白皮书,军事斗争准备基点从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调整为信息化局部战争。陈舟表示,信息化不是今天才有,军事斗争准备基点的变化,主要是根据整个世界信息革命的发展。
从趋势看,战争在向信息化加速发展,现代战争中的核心问题,已经演变为体系作战:体系对体系,系统对系统,呈现网络化的战争格局。战争的主导权,从制海权、制空权发展到制信息权,信息权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提出信息主导,先打要害,联合作战的方针。
此外,白皮书首次提出发展的四个新兴重大安全领域力量中包括“网络安全”方面。陈舟告诉北青报记者,网络安全属于重大安全领域,这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世界进入信息网络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支柱、新领域,不仅仅对战场环境有影响,对整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都有影响。
图示制作/潘璠
盘点
9部国防白皮书的“首次”
1998年
创造中国特色的国防白皮书体系框架。首次对中国的国防政策进行系统阐述,明确表达了新安全观的思想。
2000年
首次在国防政策部分专门论述台湾问题。
2002年
首次系统阐述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新增加“武装力量”一章,全面介绍了解放军、武警和民兵的构成。
2004年
首次阐述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基本方针原则。第一次论述“裁减军队员额20万”、“加强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等新内容。
2006年
首次公布中国的核战略。首次提出国家安全战略思想;首次全面分析了中国的安全环境。
2008年
首次公开改革开放30年来国防费变化的基本数据。
2010年
首次阐述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
2013年
首部专题型国防白皮书,首次对外公布集团军番号。
2015年
首部专门阐述军事战略的白皮书。
据新华社
热点回应
“南沙岛礁建设有利于整个国际社会”
昨天,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在《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发布会上,就南海问题、南沙岛礁建设等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回应美媒南沙岛礁建设
中国每天有很多地区都在开展各种各样的工程建设,中国在南沙开展的岛礁工程建设和全国各地的建设没有任何区别。当然从功能看,确实是有所不同。南沙岛礁建设一方面既要满足必要的军事防卫功能,另一方面也要为各类民事需求服务,特别是有助于更好地履行中方在海上搜寻与救助等诸多方面承担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应该说这件事不仅仅有利于中方,而且是有利于整个国际社会。
回应中美南海摩擦
实际上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美军一直对中国进行抵近侦察,为什么这个问题变成了热点?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方面是有的国家加大了对中国相关海域抵近侦察活动的频率。另外一方面,有的人刻意反复炒作此类话题,其目的是要抹黑中国军队,刻意渲染地区紧张局势,也不排除这是为个别国家今后可能采取的一些行动寻找借口。我觉得这也不是什么新的伎俩,应该说是老把戏,历史上大家已经见过多次了。
回应外界“阅兵秀肌肉说”
大家都知道举行阅兵活动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整个纪念活动的一部分,它的目的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并不是针对某一个国家,更不是为了向国际社会或者谁秀肌肉。
回应是否有更多航母
中国“辽宁号”航母目前正在按照计划开展相关科研试验和军事训练。关于下一步航母发展问题,中方将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进行通盘考虑。
回应海外军事基地
目前,中国没有在海外建立任何军事基地。中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不称霸,不争霸,不进行军事扩张。本组文/本报记者 邹春霞 岳菲菲
作者:邹春霞 岳菲菲
文章来源:成都振声科技有限公司编辑部,http://www.cdzs88.com
噪音治理公司,隔声门厂,大宗现货投资开户,冷却塔噪音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