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噪声对环境及人类的危害

发布来源:成都静到环保 发布时间:2016-07-25 文章已被: 人阅读
1  噪音污染 
      噪音是发生体做无规则时发出的声音,声音由物体振动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传播通常所说的噪声污染是指人为造成的。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1]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产业革命以来,各种机械设备的创造和使用,给人类带来了繁荣和进步,但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强的噪声。
1.1 噪声来源 
      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三种,它们是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生活噪声。交通噪声主要是由交通工具在运行时发出来的。汽车噪声主要来自汽车排气噪声。[2]
1.1.1  汽车噪声特点 
      汽车噪声特性汽车噪声分为车外噪声和车内噪声。噪声特性用声级、频谱和辐射指向性指标(仅对车外噪声)来描述,它们与汽车结构、运行工况和使用因素有关。车外噪声是交通噪声的重要公害源,车内噪声关系到乘座舒适性。[3]车内噪声主要是由于发动机及传动系统在运行中引起的车身振动和车身的孔缝透声而形成的,即使关闭发动机:由于路面的凸凹不乎也会引起车轮的振动,再通过悬架传至车身。当振幅大,振动频率低时,振动通过座椅传到乘员使身体感到不舒适;当振幅小,振动频率高时,车身各部分表面的振动应当指出:汽车各噪声源所占车外噪声的比例因车而异,当噪声较大的声源得到治理后,原来占比例较小的声源会上升到主导地位。助于自动记录仪测得的汽车噪声的连续记录表明,汽车在水平方向有两个波峰,通常位于发动机和排气系统,特别是当消声器的出口距发动机相对较远时更是如此。
1.1.2  汽车噪声的不同声源 
      汽车噪声是由很多性质和大小不同的声源综合作用构成的,他们相互关联,较小的噪声波被更大的噪声源所掩盖,所以很难从行驶的噪声中分离各个声源。[4] 
1.2  噪声种类 
      噪音污染按声源的机械特点可分为:气体扰动产生的噪音、固体振动产生的噪音、液体撞击产生的噪声以及电磁作用产生的电磁噪声。噪声按声音的频率可分为:小于400Hz的低频噪声 、400~1000Hz的中频噪声及大1000Hz的高频噪声。噪音按时间变化的属性可分为:稳态噪音、非稳态噪音、起伏噪音、间歇噪声以及脉冲噪音等。[5]交通噪声交通运输工具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属于交通噪音。具有两个特点:1.存在十分广泛。汽车噪音是城市噪音的主要来源;空中交通的迅速发展,提高了机场临近区域的噪音水平;2.通常音量都很大。机场附近的噪音响度大约在75dB—95dB之间。 职业噪音  在工作场所中的噪音是第二个主要的来源。职业噪音的第一特点是都为宽带噪音,特别是办公室里的噪音,是由各种不同频率的声音组合而成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广泛性,并且音量都很大。  
1.3  人类,动物等可接受的噪声范围 
1分贝是人类耳朵刚刚能听到的声音,20分贝以下的声音,一般来说,我们认为它是安静的,当然,一般来说15分贝以下的我们就可以认为它属于"死寂"的了。20-40分贝大约是情侣耳边的喃喃细语。40-60分贝属于我们正常的交谈声音。60分贝以上就属于吵闹范围了,70分贝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很吵的,而且开始损害听力神经,90分贝以上就会使听力受损,而呆在100-120分贝的空间内,如无意外,一分钟人类就得暂时性失聪(致聋)。[6]  
1.4  噪声危害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随着产生,噪声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已经成为对人类的一大危害。噪声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三个主要环境问题。噪声是发生体做无规则时发出的声音。[7]声音由物体振动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传播。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为空气声。一般情况下,人耳可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Hz,称为可听声;低于20Hz,称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称为超声波。我们所听到声音的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波的频率,高频声听起来尖锐,而低频声给人的感觉较为沉闷。声音的大小是由声音的强弱决定的。[8]从物理学的观点来看,噪声是由各种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杂乱、无规律的组合而成;乐音则是和谐的声音。 
 1.4.1  对人 
      环境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人的心理影响。吵闹的环境噪声,会干扰人类的思维,容易使人精神无法集中,使人产生烦恼的感觉,影响工作效率,妨碍休息和睡眠等。[9]实验证明,噪声影响睡眠的程度大致与声级成正比,在40分贝时,大约有10%的人受到影响;在70分贝时,受影响的人则就上升至50%。突然一个响声将人惊醒的情况也基本上与声级成正比,40分贝的突然噪声一般将10%的睡眠者惊醒;60分贝的突然噪声则通常会惊醒70%的睡眠者。在强噪声下,还容易掩盖交谈或者危险警报信号,分散人的注意力,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二,对人的生理影响。环境噪声对人的生理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二点:一是对听力的影响。人在强烈的噪声下待一段时间后,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听觉疲劳,听力变得迟钝,经过适当休息之后,听力会逐渐恢复。但是,如果长期在比较强烈的噪声下工作,听觉疲劳就不易恢复,并会造成内耳听觉器官发生病变,导致噪声性耳聋,这种情况通常称为职业性听力损失。如果人们突然暴露在高强度噪声(140至160分贝)下,就会造成听觉器官急性外伤,引起鼓膜破裂流血,双耳完全失听。在战场上发生的爆炸声浪就很容易产生这种爆震性耳聋。二是对人体机能的其他影响,据观察研究,在强噪声的影响下,可能诱发一些疾病。已经发现,长期在强噪声下工作的工人,除了耳聋外,还常常伴有头晕、头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症状,从而引发高血压和心血管病。更强的噪声刺激内耳腔前庭,使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还会引起眼球振动、视觉模糊以及呼吸、脉搏、血压等发生波动。 
    因此,环境噪声是一种污染,既干扰了他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又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这种损害通常与内耳的毛细胞破坏有关。噪声所引起听力损害的严重程度与噪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接受噪声的方式有关。[10]一般来说,噪声强度大、频率高者,听力损害严重;噪声强度相同时,持续声比断续声影响大;噪声加震动比单纯噪声损伤大;高频噪声比低频噪声危害大;含频率数多的噪声比含频率少的噪声影响大;骤然出现的噪声比逐渐发生的噪声损伤大;密闭室内的噪声比开敞场所的损害大。此外,接触噪声时间越长、离声源越近、年龄越大,听力损害也越严重。患感音性聋者,易发生噪声性聋,患传音性聋者却不一定。噪声性聋的发生,个人间差异明显,长期坚持使用防护耳塞等可防止或减轻噪声对听力的损害。 
      其次,噪声对人的免疫功能、精神、神经、心血管、内分泌、代谢、呼吸及消化系统等均有影响。有人将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概括为:  
①噪声作用于网织结构组织,影响正常生理节奏。    
②影响睡眠。 
③妨碍脑力劳动,分散注意力。 
④影响情绪和精神状态,造成紧张、烦恼与反感。
 1.4.2  对动物 
噪声对于动物。比如人,在噪声环境中更容易的精神类疾奔。如焦虑,抑郁等等。 对于动物也是同样并且更加严重。比如海底噪音对鲸鱼就是致命性的。噪声使其声纳系统紊乱,造成其迷失方向致使触礁或者搁浅。并且噪声也会影响到动物的神智,会使其变的狂躁不安,就如同人得精神病一般。
CopyRight2014-2024©成都静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蜀ICP备18004180号-1-技术支持:智凡网络 友情链接: 成都噪声治理公司